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金剛界與胎藏界——「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主要是描述這幾年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已開發國家面臨高工資,很多企業為降低人事成本,所以把許多部門紛紛移至低工資的國家,所以企業雖然降低了成本,但本國的失業率也越來越高,男主角所服務的行銷公司也為因應經濟趨勢,於是將客服中心外包至印度,男主角奉命去印度訓練當地的客服人員。男主角到了印度,當然就要融入與母國截然不同的人文風俗習慣,於是發生一些有趣的事,也與當地一位印度女孩共譜異國戀曲。

電影裡,女主角向男主角介紹印度教濕婆神的神話,三言兩語就把密教的「金剛界」與「胎藏界」的關係講的一清二楚,我把這段對白抄下:
男:那是什麼?
女:一座寺廟
男:什麼廟?
女:濕婆林迦的廟
男:什麼是林迦?
女:這個嘛——就是男性的器官
男:哈(走過去)
女:陶德,進去要先脫鞋
男:這是男性的器官?
女:這象徵創造力
男:這是女性的器官?
女:對!配成一對。濕婆的威力無窮,他厭倦了生死輪迴轉世,所以決定放棄生命的樂趣,全身塗滿灰燼(註1)
男:灰燼?
女:對!然後不吃不喝也禁欲,結果體內滋生烈火
男:那當然
女:祂變成一具燃燒的林迦,打算毁滅世間萬物,其他神祇束手無策,這時出現了胎藏,也就是女性的象徵,他吸收駭人的烈火,恢復世界的平衡,拯救宇宙免於毀滅

其實印度教的男性象徵——林迦就是密教的金剛界,以下,末學把金剛界與胎藏界在印度教、密教和佛教裡不同的涵義分別寫出來:

1印度教
《薄伽梵歌》寫道:
我的胎藏為大梵,我將胎兒置其中,
那萬有,婆羅多!皆由它萌發誕生。                            

胎藏(Yoni):子宮。
于各種胎藏中,恭底耶!
萌發各種有形之物,
梵是有形之物的孕育之器,
我為播種者亦為其父。

另外印度教的《梨俱吠陀》的「金胎歌」中,金胎亦可指是金色之卵,或金色的胚胎,由它產生了梵天、諸神、天地、人及萬物。

所以在印度教的神話裡,無論胎藏指的是胚胎或子宮,都是女性(陰)的象徵,需與男性象徵林迦(陽)結合,才能衍生萬物。印度神話有多種版本,關於胎藏與大梵的關係也有兩種說法,一者指胎藏就是大梵,一者大梵是由胎藏孕育出生的。

2密教:
在密教教義裡亦有金剛界與胎藏界,還將其製成曼荼羅(我個人猜想密教喜歡用曼荼羅來傳教,大概與其文化水準以及觀想修法有關)。在東密教義裡,說胎藏代表理,金剛代表智,但兩者其實不二,兩者是圓融和合的,稱為「理智不二」、「金胎合曼」;而在藏密較常聽到的是一種代表智慧,一種代表慈悲,所以藏密就有很多象徵智慧與慈悲結合的男女雙身像。

然而在藏密上師陳健民的《曲肱齋全集》(一)裡,很露骨的寫出智慧與慈悲結合,其實就是修雙身法的真相:「下三部須在十六世內修完,然後進入「無上瑜伽」;若十六世中未曾修完下三部諸行,則不得修學雙身合修之即身成佛法門;此時就必須知曉金剛界與胎藏界之道理:《必須懂得這個瑜伽部,頭一個金剛界與胎藏界;兩個要瑜伽的,他才能夠成佛啊!……胎藏界等於女人的蓮花(陰戶),金剛界就等於男的杵(陽具);到了無上瑜伽的時候,金剛與胎藏瑜伽,就是杵蓮相合,就是修雙身法。》」

雖然在東密與西密裡,金剛界與胎藏界的說法略有不同,但不論是不二或和合,一樣都在講雙身法,都與印度神話林迦與胎藏要配成一對是同樣的道理


3佛教
俱舍論》八卷十一頁云:「云何胎生?謂有情類,生從胎藏,是名胎生。如象馬牛豬羊驢等。」
《集異門論》九卷三頁云:「云何胎生?答:若諸有情、從胎而生。謂在胎藏先為胎藏之所纏裹;後破胎藏、方得出生。此復云何?如象馬駝牛驢羊鹿水牛豬等、及一類龍,一類妙翅。一類鬼,一類人。復有所餘諸有情類、從胎而生。謂在胎藏、先為胎藏之所纏裹;後破胎藏、方出生者;皆名胎生 」
由以上所舉的論典清楚得知,佛教所講的胎藏就是現代人講的子宮。
《入楞伽經》卷二裡亦有提到胎藏:「云何為胎藏?及種種異身?」。
在《楞伽經詳解》第二輯裡,平實導師將「金剛界」與「胎藏界」的關係說的很清楚,末學恭錄於後:
金剛界之異於胎藏界者,謂法性空性——如來藏——性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大梵天主悉自具有而自不能壞之,乃至究竟成佛時亦不能破壞自己及有情之空性心,故名一切有情之實相法界為金剛界。一切胎藏界有情悉皆由金剛界出生,卵生界、溼生界、化生界有情亦悉由此金剛界而生。
胎藏界有情者,謂有一類有情於中陰時起顛倒想,入執父精母血為我,而住於母身成胎,於胎中具足五根身分後,方出離母胎,名為胎藏界有情,如人象馬牛羊犬等是。其餘三種生,皆不住於母身中成長五根身分而後出生,故不名為胎藏界有情。
胎藏界有情之所以超勝於其餘三種生者,謂胎藏界有情生於人間,苦樂參半,易生出離想,則易信受佛法。又胎藏界之五根超勝其餘三界,故意識隨之超勝;又因胎藏中之人類具有極廣泛之表義名言,非其餘三界有情所勝,故能與佛法相應,名為殊勝。化生之天人雖亦同具此表義名言,而多樂少苦,不易生出離想,多數不與佛法相應,故非殊勝。
胎藏界有情之金剛法界,皆同一種類之如來藏;而竟有千萬億種差別不同?傍生且置不論,唯一人類即有多種差別;於同一人種之中,卻覓色身五官完全相同者竟不可得;此即顯示實相法界如來藏心所含種子功能差別之無窮無盡,皆同一類有漏有為之法,而差別萬端,相貌殊異。胎藏界如是,溼生卵生化生界等亦皆如是差別無量,故有種種異身,非有情界所能具知。
⋯⋯⋯⋯胎藏界之有情之空性能於餘三界有情身中因於受生而現其受生界之空有性功德,化生界有情之空性能於胎藏界等三界有情身中因於受生而現其受生界之空有性功德,溼生卵生界亦復如是。 而諸有情之實相法界,云何受於四生之種種異身?皆因本具無量功德,故能以其所造諸業差別而受種種異身也。」


所以佛教所說的金剛界就是實相法界——如來藏,而胎藏界是由金剛界出生的,與印度教神話以及密教金剛界與胎藏界和合是不同的。雖然胎藏界有情都是由父精母血結合出生,然父精母血只是助緣,不是根本因,每位有情(不光是人道)出生的根本因都是如來藏,也就是金剛界,因為祂性如金剛,具不可壞性,可不是印度教與密教所講的男性的象徵。

另外東密有說胎藏就是如來藏,但只是盜用佛教如來藏的名相,內涵還是印度教,所以印順法師在「印度佛教思想史」裡寫道:「如來藏說的興起,是『大乘佛法』的通俗化。如來,也是世俗神我的異名;而藏是胎藏,遠源於『梨俱吠陀』的金胎神話。如來藏是眾生身中有如來,也可說本是如來,只是還在胎內一樣,沒有誕生而已。」 (註2)印順法師將如來藏和胎藏、心法與色法混為一談,實際上,密教教義才是由金胎神話而來,與佛教有所不同,印順法師作出錯誤的結論,誤導了許多六識論者誹謗如來藏為外道神我。然則大乘佛教講的如來藏是可知可證的,印度教金胎神話就只是神話、傳說,密教講的胎藏就是如來藏,又必須要和金剛界結合才行,所以佛教和另外兩者實際上大不相同。

總結:
胎藏和如來藏是不同的,真正源於印度教金胎神話思想的是密教,不是佛教,因為佛教講求的是實證,不是神話、思想,所以印順法師和六識論者都講錯了。也許藏傳(假)佛教真正的名稱,改成藏傳印度教或藏傳密教會更正確。如果有人讀了這篇文章,以後再聽到密宗要傳什麼金剛界、胎藏界灌頂,就不要傻傻好奇的白花銀子去參加,即使拿去大吃一頓,也比去供養外道喇嘛上師強。

以上就末學個人淺見,與諸位有緣人分享。
阿彌陀佛

(註1)印度教有十六種外道中有一種塗灰外道,即由印度神話衍生出來。
(註2)關於印順法師這一段文章,於 平實導師《阿含正義》第三輯p.920有詳細辨正如來不是金胎神話,末學的文章只就胎藏和如來藏不同之處解釋。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召鬼還是降魔?(二)邪魔侵正法之「西遊降魔篇」<下>

再來看第二道主菜,這內容可說是喇嘛教的招牌菜。話說男主角後來到了豬八戒開的黑店,是的!沒錯!在小說《西遊記》中原本受過菩薩戒吃齋的天蓬元帥豬八戒,在這部電影裡被徹底的妖魔化,變成開黑店賣人肉的豬妖;後來男主角進了豬八戒開的黑店,當然女主角跟著也適時出現收妖,在他們與豬妖的幾場惡鬥與追逐後,女主角就喜歡上男主角並且示愛,但男主角當然拒絕了,然後又跑去找師父,兩人間又有一段對話如下:

師:玄奘,你爽嗎?
玄:爽什麼?
師:你泡妞了
玄:師父你說什麼?我怎麼可能泡妞呢?
師:你對男女之間的事怎麼看
玄:男女之間是小愛,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是要為世間的大愛去修行的
師:想吃嗎?
玄:我不想。師父你這樣不好,這樣是有違清規的。
師:我心中沒有鵝腿,吃了也無妨。你心裡想吃,嘴上卻說不吃,就差那麼一點點。


而片尾女主角臨死前,男主角對女主角說:「自己第一次見到妳就愛上妳」,並且是「好愛,我沒有一天不想你」,所以男主角也就是承認自己其實是「心裡想吃,嘴上卻說不吃」。
最後師徒間的對話
師:玄奘,現在你對男女之愛什麼樣的看法?
玄:男女之愛,也包含在所謂的大愛之內,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有愛痛苦才知道眾生真正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
師父:那已經領悟了那一點了。

末學特別將這三段對白抽出來,因為這三段對白是個連環套,也是喇嘛教的經典之作。有佛教界知名的法師公開的讚嘆喇嘛教是無上大法,因為他們是「心中沒有鵝腿,吃了也無妨」,而一般修行人是「心裡想吃,嘴上卻說不吃」,變成那些吃肉喝酒玩女人的喇嘛們的修行證量,比持齋戒邪淫的正統佛教徒更好,害的一些本來持齋持的好好的佛教徒,跟了喇嘛上師學密宗,也跟著喝酒吃肉,還覺得修行比以前更好,因為自己對吃素已經不執著了!還有喇嘛教義的核心是男女雙身法,所以片裡一再暗示明示「男女之愛,也包含在大愛之內」,這種愛盡天下女人的博愛理念(註4),更害慘了本來一些正統佛教的出家師父歸依喇嘛教後,也跟著偷偷修雙身法,後來也爆出許多的性醜聞事件。但其實一位真正的佛教善知識是不會拿著一隻鵝腿,然後告訴別人:「因為自己心裡沒有鵝腿,所以就可以吃鵝腿」;如果他的心裡真的沒有鵝腿的話,怎麼認得出那個叫做鵝腿呢?更何況是拿在手上,嘴裡還咬了一口?所以這都叫邪教導,教導他人錯誤的修行方式。

前陣子報紙也報導過藝人阿雅嫁給一位仁波切還生了個兒子,跟著有人探討那位仁波切是不是有出家還俗,所以才能娶妻生子?實際上喇嘛沒有還不還俗的問題,因為喇嘛根本就不算佛教的出家人,本來就是俗人,幹嘛需要還俗呢?但也有喇嘛教的人站出來說那位仁波切是沒出過家受過戒的,所以是可以娶妻生子,但再去該位仁波切的官網裡找他的個人資料,證明他在喇嘛教裡算是有出家受戒的仁波切,而且又有人爆料他不僅是娶妻生子而已,還是劈腿族。不過這些林林總總的喇嘛教醜聞,在歐美地區早就司空慣見,不勝枚舉了。


再上最後一道喇嘛教招牌甜品:「六字大明咒」,又稱「六字真言」,在佛教界流通很廣。走在路上常看到有些計程車尾貼著印著「唵嘛呢叭咪吽」的貼紙,以為可以保平安;也有很多人以為真是觀音心咒所以常常誦唸。其實它源於《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但這部經已被一些大德判定為偽經,它其實是鬼神咒,常常誦唸容應招致某種感應與體驗。實際上六字大明咒不是電影裡講的「驅魔聖火令」,不僅不能夠消滅一切的妖魔鬼怪,也無法喚醒心裡的真善美,因為其中隱藏著喇嘛教的雙身法涵意;所以不僅不要持誦,更要遠離,並且不要把它當成平安符四處亂貼,以免驅魔不成反召鬼。(註5)

或許有星爺的死忠粉絲的網友,看了這文章起煩惱,覺得至少人家花了那麼多錢去拍一部電影,你有什麼資格去批評這部電影?其實這篇文章不是評論電影的好壞,是針對那些被放進電影裡的喇嘛教義而寫,喇嘛教的義理本身是不正確的,佛教裡,只要是不正確的知見都稱為惡見、邪見,只要教義的本質確實是對眾生有害,又讓大眾對佛法產生誤解,那即使再怎麼經過設計,精美包裝,邪見的本質還是不會變;好比一瓶毒藥,即使瓶子再怎麼漂亮,貼上精美的標簽,但本質依然還是毒藥。

引用一段法國有名的寓言故事《小王子》的句子:
在小王子的星球上就像其他所有星球一樣,有好草和壞草;因此,也就是有益草的草籽和毒草的草籽,可是草籽是看不見的。它們沉睡在泥土裡,直到其中的一粒忽然想要甦醒過來⋯⋯於是它就伸展開身子,開始靦腆地朝著太陽長出一棵秀麗可愛的小嫩苗。如果是小蘿蔔或是玫瑰的嫩苗,就讓它去自由地生長。如果是一棵壞苗,一旦被辨認出來,就應該馬上把它拔掉。因為在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些非常可怕的種子⋯⋯這就是猴麵包樹的種子。在那裡的泥土裡,這種種子多得成災。而一棵猴麵包樹苗,假如你拔得太遲,就再也無法把它清除掉。它就會盤踞整個星球。它的樹根能把星球鑽透,如果星球很小,而猴麵包樹很多,它就把整個星球搞得支離破碎。

其實邪見就如同那猴麵包樹種子,剛開始它們可能只是沉睡在心裡看不見,但一旦因緣成熟時,它會開始發芽,如果我們認不出他是壞草,任由它生長,拔得太遲,就無法把它清除,最後會使眾生造惡業下墮三惡道不斷輪迴。所以末學只是想藉著文章讓有緣人能分辨喇嘛教和真正的佛教,以免因為無知而進了喇嘛教,還以為自己在學佛;所謂大日如來真經不是真的佛經,六字大明咒根本無法驅魔,修證越好真正的佛教大德持戒一定很清淨,很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不會是葷酒不拘玩女人的喇嘛及和尚。

以上與大家分享結緣
阿彌陀佛

(註4)見《博愛——愛盡天下女人》一書,正覺教育基金會編
(註5)見《俺矇你把你哄——六字大明咒揭密》,佛教正覺同修會編印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召鬼還是降魔?(二)邪魔侵正法之「西遊降魔篇」<上>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章回小說裡四大奇書之一,小說中的人物精采、情節又引人入勝,末學認為作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遠勝哈利波特,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還能歷久不衰,不只一再重拍成電視、電影、卡通,其至還有電玩,不只中國人拍,日本人也插個一腳,拍了電影與日劇,還用「悟空」這角色畫了連載漫畫「七龍珠」,最近也拍成電影。

「西遊記」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本身帶有佛教意涵的,不只出現 如來佛和 觀世音菩薩,主角的原型是佛教史上知名的唐代玄奘大師,故事也由玄奘大師赴西域取經這段史實而來。另一位值得探討的人物不是大師兄孫悟空而是二師兄豬八戒,因為有人認為他的原型可能來自佛教史上也很有名的人物——朱士行(法名八戒),年代比玄奘大師早了三百多年,他在白馬寺建立戒壇,首創戒度僧制度,成為中原第一位受戒的出家沙門,並且還是中國最早西行求法的僧人,不過以他對中國佛教如此出色的貢獻,將其說為小說裡貪食好色豬八戒的原型,未免太委屈。

「西遊記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寶盒」
以上特別寫出幾點「西遊記」與佛教之間的關係,目的想讓網友們瞭解這篇文章不是無的放矢,畢竟片名也用了「西遊」,主角名字也和小說一樣,再怎麼無厘頭改編,也要有個底限,過去兩部「西遊記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寶盒」與「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雖然也很扯,好在置入的佛法不多,觀眾看了笑過幾場也就罷了;但「西遊降魔篇」就不同了,例如「西遊記」第十九回,有位菩薩化身的烏巢禪師在浮屠山授《多心經》(就是心經)給三藏法師(註1),而「西遊降魔篇」裡男主角的師父傳的則是一本《兒歌三百首》,後來被女主角(舒淇飾)求愛不成一怒之下撕成碎片,後來又為了和男主角道歉把它竹黏回去,因為女主角不識字,所以亂黏一通,竟然誤打誤撞把隱身在《兒歌三百首》裡的《大日如來真經》的秘密解開了。所謂《大日如來真經》其實指的就是《大日經》,這部經的全名應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已有證悟的善知識以教證理證舉出《大日經》是後人創作的偽經(註2),並非真正的佛經。所以引用原著小説中第三十回書目來說,這可真說是「邪魔侵正法」,以假亂真。此片處處可見喇嘛教的蹤跡,觀眾可說是花了冤枉錢,進戲院被喇嘛教義洗腦毒害(註3)。

電影情節著重在描述主角陳玄奘(文章飾)赴西天取經前分別收伏三個弟子的經過;大家都知道小說裡孫悟空是大師兄,豬八戒是二師兄,沙悟淨是三師兄,豬八戒和沙悟淨又是被孫悟空收伏的,本片卻反過來,陳玄奘在電影裡是位驅魔人,他第一個收伏的是水妖——沙悟淨,第二個收伏的是豬八戒,而孫悟空是最後收的,入門有先後,這麼一來沙悟淨反而成了大師兄,孫悟空變成行三,導演與編劇大概也沒想過收徒的次序吧!

電影一開始是男主角水妖,也就是沙悟淨這段;男主角的法力平平,但看倌們不用擔心,大多數電影的男主角如果很弱,就會有個比他強的女主角幫他,而且一定會喜歡上男主角,所以在男主角與村民雖然抓住了水妖,可是卻收伏不了他,
然後同樣也是驅魔人的女主角(舒淇飾)就適時出現,來了一段美人救英雄,而男主角收妖擺陣出來的道具中有一張唐卡,女主角則是拿出一塊畫了曼荼羅的布將水妖打包成一個繫著咒文黃布條的手機吊飾。這就上了喇嘛教置入行銷的第一道前菜了。


再來談第一道主菜——《大日如來真經》;後來收妖失敗的男主角跑去找師父訴苦,師父開示驅魔的理念是要除掉魔性,留住善性,驅魔大典《兒歌三百首》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喚醒人的真善美,扼殺人心目中的魔。所謂《兒歌三百首》能喚醒人的真善美,這其實是一個伏筆,因為到後面男主角找到孫悟空(黃渤飾),孫悟空為了使男主角相信他已經改變,就說自己被佛祖封在洞穴裡五百年間,認真的研讀《大日如來真經》,所以已將身上的魔性去除,留下真善美,當然這時的孫悟空還是沒有真正的改過向善,直到片終女主角被孫悟空殺死前,男主角終於不顧一切向女主角告白,加上她還給男主角那本被他撕碎,又重新黏好的新《兒歌三百首》——《大日如來真經》,使男主角激發內心強大的力量——真善美,最終收伏了孫悟空,然後師徒四人一起走上西天取經之路。


不過如同我前面所講,導演與編劇的邏輯怪怪的,首先收徒的次序就很混亂;再來電影中一再強調的理念是要除掉內心的魔性,留住真善美,而《大日如來真經》具有這種強大的力量,然後隱藏在《兒歌三百首》的《大日如來真經》也已經被女主角無意中發現了,那麼他們師徒四人幹嘛還去西天取經?總不會是畢業紀念旅行吧!?(待續)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以上幾張劇照,大都來自「西遊記降魔篇」,若有異議,末學會隨之撤下(若以影評來說,都還算在合理使用範圍內)。

(註1)《西遊記》第十九回:

(註2)見 平實導師著作《狂密與真密》第二輯
(註3)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的票房是5億多~12億多,2013年大陸的平均票價是36元左右(20~80元,各地不一),所以光是大陸地區至少有兩、三千萬人看過電影,還不包括網路電影與DVD,以及港台還有別的國家,所以想想這部電影已經餵食了多少人的喇嘛教錯誤的知見。